根据新一代个人管理理论,将耗费时间的事务依据急迫性与重要性分为四类。急迫性是指必须立即处理,比方电话铃响了,尽管你正忙得焦头烂额,也不得不放下手边工作去接听。一般说来接电话总要优先于你的私人工作。
许多人不会在与你通话时让你手持电话,等上15分钟再回来,但换了在办公室,这些人却常要你枯等至少15分钟,好让他跟另一个人通完话。
急迫之事通常都显而易见,推拖不得;也可能较讨好、有趣,却不一定很重要。
重要性与目标有关,凡有价值、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就是要事。一般人往往对燃眉之急立即反应,对当务之急却不尽然,所以更需要自制力与主动精神,急所当急。
第一类事务既急迫又重要,人生在世,无法避免。危机处理专家或有截稿压力的文字工作者,更是经常与之为伍。如果只专注于这类活动,终有被问题淹没的一天。他们惟一的逃避之道,便是做些无关紧要的活动(第四类),至于急迫而不重要或重要而不紧迫的事便被抛诸脑后。
也有人把大部分时间,浪费在急迫但不重要(第三类)的事务上,误以为愈急迫就愈重要。其实,急迫之事往往对别人而非对自己很重要。
只重视第三、四类事务的人,拥有的并非有意义、负责任的人生。懂得舍弃这两类无关紧要之事,对第一类要务也尽量节制,以投注更多时间于重要但眼前尚不急迫之事(第二类),才是个人管理之论。
第二类事务包括建立人际关系、撰写使命宣言、规划长期目标、防患于未然等等。人人都知道这些事很重要,却因尚未迫在眉睫,反而避重就轻。
相反地,真正有效能的人,急所当急、不轻易放过机会并防患于未然。尽管也会有燃眉之急,但总设法降至最低。
事务分类共计四类:
Ⅰ 重要+紧急:危机;急迫的问题;有期限压力的计划。
Ⅱ 重要+不紧急:防患于未然;改进产能;发掘新机会;规划、休闲。
Ⅲ 不重要+紧急:不速之客;某些电话;某些信件与报告;某些回忆;必要而不重要的问题;受欢迎的活动。
Ⅳ 不重要+不紧急:繁琐的工作;某些信件;某些电话;浪费时间的事;有趣的活动。
把精力集中在上述不同类别事务上,带来的结果:
Ⅰ结果:压力;精疲力尽;危机处理;忙于收拾残局。
Ⅱ结果:有远见,有理想;平衡;纪律;自制;少有危机。
Ⅲ结果:短视近利;危机处理;被视为巧言令色;轻视目标与计划;缺乏自制力,怪罪他人;人际关系浮泛,甚至破裂。
Ⅳ结果:全无责任感;工作不保;依赖他人或社会机构维生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